另外,按照本世纪初专家们的预测,我们IPv4的地址早已枯竭几万次了。之所以能够“苟活”到现在,主要是除了IPv6之外,我们还有一些技术,可以变相地缓解地址不足,例如NAT(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,网络地址转换)。
而上个月,在乌镇举办的第六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,中国电信就表示:“中国电信城域网、移动网、骨干网、IDC等均实现了IPv6的商用部署,目前已建成规模最大、业务形态最全的IPv6网络”,“已为超过3亿用户分配IPv6地址”。
因特网工程任务组(IETF)最早推荐从IPv4向IPv6过渡采用双栈技术和隧道技术,全世界很多运营商在不同规模上进行了IPv6的试验,若干信息提供商也提供了IPv6的服务。但截至2012年,全世界IPv6网的流量平均不到IPv4的1%。实践表明,升级到双栈不仅没有给运营上带来直接的收益,反而影响了用户的体验。